近日,筆者看到兩份商標轉讓申請補正通知書,該補正理由不算常見但也應該不少見。該理由筆者是覺得在未提交商標注冊申請前的商標設計階段就應可避免。故我們來談談到底是何補正理由,可在商標設計階段防患于未然。
基本情況
2018年3月,商標注冊人甲公司在某類商品上申請注冊了“BM+A CO.,LTD”商標(簡稱1號商標),“BM”為該商標的顯著識別部分,而“A CO.,LTD”為非顯著識別部分,系該商標注冊人甲公司的英文名稱,該商標在2019年2月被核準注冊。
在此之前,甲公司早在同一類別的類似商品上持有與1號商標構成近似商標的“BM”注冊商標(簡稱2號商標),該商標主要是由顯著文字“BM”構成,并未含有公司英文名稱“A CO.,LTD”。
2022年12月,甲公司向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交了上述兩件商標的轉讓申請,申請將上述商標均轉讓給受讓人-自然人李四。該兩份轉讓申請經(jīng)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審查,認為需要作以下補正:
1、1號商標的補正理由為:因1號商標包含有公司英文名稱,與實際受讓人名義不一致,請補充提交該商標不會致相關消費者發(fā)生混淆誤認的使用證據(jù)材料。
(1號商標轉讓補正通知書截圖)
2、2號商標的補正理由為:因第XX號商標(即本文1號商標)包含有公司英文名稱,與實際受讓人名義不一致,請補充提交該商標不會致相關消費者發(fā)生混淆誤認的使用證據(jù)材料。
(2號商標轉讓補正通知書截圖)
簡要分析
1、1號商標的補正理由可理解為,假設該商標核準轉讓至受讓人李四名下(經(jīng)搜索,李四是甲公司的股東),因該商標包含有甲公司的英文名稱“A CO.,LTD”,故后續(xù)在市場上使用就可能會使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chǎn)生混淆誤認。即消費者在識別該商標時,會可能因該商標含有甲公司的英文名稱,會認為該商標還是來源于甲公司的,就不會將商品來源指向李四了。所以該轉讓申請應該是構成了《商標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所指的“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之情形。
2、2號商標是因為與1號商標系同一注冊人甲公司所持有的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故以《商標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并轉讓”來看,若1號商標不能克服補正理由未能核準轉讓,那與之構成近似商標的2號商標當然也不會轉讓成功。也就是說,2號商標的轉讓已被1號商標的存在擋住了。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來一一分析,筆者認為,上述轉讓申請除了提供使用證據(jù)證明不會使消費者產(chǎn)生混淆誤認進行補正外,我們或許可從另一條路來走,此路可能暢通,但是需要花費的時間會較長。
第一,因為1號商標與2號商標的顯著文字相同是屬于近似商標的,那為了不影響2號商標的轉讓,那當下可盡快對1號商標提出商標注銷申請,同時在法定期限內(nèi)對2號商標作出補正,說明1號商標目前已在辦理注銷中,若1號商標注銷即權利狀態(tài)無效后,那其就不會影響2號商標的轉讓。接著,待2號商標被核準轉讓至受讓人李四后,李四可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提交與1號商標的商標樣式(刪除公司英文名稱“A CO.,LTD”)相同的商標注冊申請(簡稱3號商標)。若3號商標被核準注冊,那從結果來看,受讓人李四算是成功持有這枚1號商標(刪除了公司英文名稱“A CO.,LTD”的)了。不過,此方式需要耐心等待,自提交商標注冊申請到核準注冊預計最快6個月時間,且存在一定風險,不能百分百保證注冊成功。
第二,假設甲公司未持有2號商標也就是該商標未一并辦理轉讓的話,那我們就只針對1號商標的補正來展開談談。當下,建議甲公司盡快再提交一份不含有公司英文名稱的“BM”商標(簡稱4號商標)的注冊申請,待該商標核準注冊后,將之前含有“公司英文名稱”的1號商標辦理注銷,同時將新的4號商標轉讓至李四。4號商標未含有公司英文名稱,所以該份轉讓申請應該不會出現(xiàn)上述需補正的理由了,那應該是不會遇上“路障”可順利轉讓成功。不過,該方式同樣存在風險,不能百分百保證4號商標能注冊成功,且需要花費時間等待商標注冊申請審查。
商標對比圖
注:該商標名稱“BM”只是代稱,并非是實際的商標名稱
一點建議
到此,我們已經(jīng)談了上述商標帶有公司名稱的轉讓申請如何能夠實現(xiàn)轉讓成功的方式,那現(xiàn)在我們來淺談下為何甲公司在進行商標設計時,要加上公司英文名稱呢。筆者是這么猜測的,甲公司在商標樣式上加上公司英文名稱的設計,應該是為了更加直觀讓消費者在認讀該商標時,就可以將該商標的商品來源直接指向自己,方便消費者記憶。如果甲公司后續(xù)不會將商標進行轉讓,商標權利人一直都是自己(與商標中的公司英文名稱一致),那此舉并無大礙。
所以,筆者建議,各位商標申請人在進行商標設計時,要慎重考慮在商標名稱中加一些后續(xù)可能會導致混淆誤認情況出現(xiàn)的要素。比方說,商標名稱中不需要加公司中英文名稱,商標經(jīng)過您日積月累的大量宣傳使用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后,消費者自然就可將商品來源直接指向權利人,并不需要借助商標中含有公司中英文名稱才可準確識別來源。筆者覺得,獨創(chuàng)顯著性強且外觀簡潔的商標會更加容易使公眾識別并記憶,商標在設計階段中加了太多不必要的構成要素,在日后反而可能會成為“畫蛇添足”。
回到標題,商標名稱帶有商標權利人的“公司名稱”,辦理商標轉讓至與“公司名稱”不符的受讓人,到底行不行?只能說,個案不同,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但就從本案來看,該類轉讓“寸步難行”!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轉讓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人對其在同一種商品上注冊的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應當一并轉讓。
第四十二條第三款:對容易導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商標局不予核準,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